2015年3月22日 星期日

釋教三字經(悟顯法師 集解編著)1

釋教三字經(悟顯法師 集解編著)

前言:

世界上有很多書,有中文有外文,有政治、經濟、文化、自然……等等。各種種類的書籍。卻沒有一本可以讓眾生了生死、脫輪迴。

《釋教三字經》是明朝吹萬廣真禪師所作,已經流傳二百餘年了。 吹萬禪師法號聚雲,法諱叫廣真。得法於瑞池月和尚,為南嶽下第二十八代。嘉興本《續藏經》中有聚雲吹萬真禪師的語錄三卷。 

印光老法師在普陀山掩關的時候,曾經將《釋教三字經》的正文改正過十分之三,註解也修改了十分之七。而楊仁山老居士又將印光老法師的改正本重行改訂過,並且改換了一個名稱,叫《佛教初學課本》

今因應時代的變遷,以及詳查祖師著述,將其中部分地方做修正。以利佛門同修對佛教有正確及粗略的認識。

這篇《釋教三字經》的內容非常豐富。有教理、有釋迦牟尼佛降生、出世說法的過程。佛法傳入中國的因緣、佛教十宗的概要、 較普及的幾種懺法,簡單介紹根、塵、識……等常見名詞,及依報世間,最後略舉了十位祖師大德,用來勸誡後面的學人。

以下便進入正文:

法界

無始終。無內外。

直接就文解釋,就是:一切法無始無終。
「無始終」的「始」是生,「終」就是滅。
「無生滅」,也就是所謂的─沒有生滅。
那有沒有「內外」?沒有,因為唯是一心,萬法都是心所現的,所以沒有內外的差別。心能夠知內知外,一切都是心在知。
此心能具造百界千如,能夠成就一切法、能起作用。
心就像電一樣,能驅動一切電器。

強立名。為法界。

這現象從心所現,勉強立一個名,叫法界。
「界」是分類、分歧、差別的意思。
萬法的界線、分類叫法界,也就是世界。

法界性。即法身。

法界性等於是法身的意思,能生一切諸法的本體就是法身。
雖有分類差別,但卻同是法性所生,兩個都是一樣的。

因不覺。號無明。

其實本來沒有所謂覺跟不覺的問題,但是一念迷失就是不覺,就這一念不覺,迷失本真,立個名叫「無明」。但實際上,並不是真有個「無明」。
因為一切法從本以來,離言說相、離心緣相、離名字相。不光心性離,連無明也離,所以,說「無明」只是假立個名,說法界、法身也是,都是假立個名稱,這都是一樣的意思,都是方便說。

空色現。情器分。

因為不覺的緣故,所以妄有空色顯現。
情器的「情」就是有情眾生,「器」就是無情眾生、器世間。
空、色是相對的,「空」是所謂的空蕩蕩的,「色」就是有質礙的,現在的世間是能所相對待的,色跟空是相待而成,所以說法界是對待的,一切物質,無論心法、色法都一樣,總攝一切世、出世間法,統統都是對待。
因為一念迷情,之後就摶取少分四大,四大是地水火風,認妄為真所以有了山河國土大地這世界顯現,所以之後再迷,再堅固這念,就執這四大,感現了這四大假合的色身。這正是《楞嚴經》上所謂「異彼所異。因異立同。同異發明。因此復立無同無異。」這是用經教來講解。《釋教三字經》中吹萬真禪師很直接就表達,這裡只為了讓大家明白,所以就用了點「教下」的內容。

情器分後

三世間。從此生。

「三世」有情世間、器世間、智正覺世間。有了有情眾生及器世間,就有了有時空,有過去、現在、未來。因為有情眾生會生、老、病、死,器世間會成、住、壞、空,無情眾生會生、住、異、滅。這是法師講了這世界怎麼來的。

迷則凡。悟則聖。

迷惑於這個真相道理的眾生,因為不了唯心,認妄為真,所以是「凡」。覺悟萬法從心所現的道理就是「聖」。

重點在於

真如體。須親證。

此真如之體必須得親自證到,離開了能所。
用想像的並沒有用,很多人會想像自己心裡有一扇窗打開,那統統都是打妄想,勉強說是影子而已,其實連影子都還不到。
「須親證」就是要親自去體證到、體會到,屆時身心就脫落了,萬緣自然就放下。
什麼叫「萬緣放下」?就是這念能執萬緣的心,不再相續,自然就沒有了,這是最重要。

底下講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