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7月14日 星期二

隋國立舍利塔詔,並各州舍利

隋國立舍利塔詔

隋高祖 舍利感應記

隋著作 王邵 慶舍利感應表(并答)隋安德王雄百官等 隋國立佛舍利塔詔隋文帝(自注一十六州等) 

岐州鳳泉寺 
岐州於鳳泉寺起塔。將造函。寺東北二十里。忽見文石四段。光潤如玉。小大平整。因取之以作重函。於是大函南壁異色分炳。為雙樹之形。高三尺三寸。莖如雪白。葉如瑪瑙。北壁東壁有鳥獸龍象之狀。四壁皆有華形左旋右轉。其後基石漸變盡如
水精。沙門道 圖此雙樹之像置於許州。葉盡變為青色。明年岐州大寶昌寺。寫得州瑞相圖置於佛堂。以供養當戶。大像三吐赤光。流出戶外。於是戶外千佛像及觀世音菩薩亦頻放光。半旬之內天華再落。

雍州仙遊寺雍州於仙遊寺起塔。天時陰雪。舍利將下日便朗照。始入函。雲復合。


州嵩岳寺嵩州於閑居寺(乃嵩岳寺改名)起塔。人眾從舍利者萬餘。有兔逆坂走來歷輿下而去。天時陰雪。 舍利將下日便朗照。始入函。雲復合 。

泰州岱岳寺泰州於岱岳寺起塔。舍利至州。其夜岳廟內有鼓聲。天將曉。三重門皆自闢。或 見三十騎從廟而出。蓋岳神也。舍利自州之寺。來至數里。雲蓋出於山頂。五色而三 重。白氣如虹。來覆舍利散成大霧沾濕人衣。其狀如垂珠。其味如甘露。自旦至午。 霧氣乃斂而歸山。分為三段。乍來乍往。如軍行然。蓋亦岳神之來迎也。於是瓶內有 聲放光。高丈餘。食頃乃滅。人審視之。見瑠璃內金瓶蓋自開。瓶口有寸光如箸。炯 然西指。雖急轉終不迴。如此經八日。將入函。光遂散出。還入金瓶雲霧復起。有童 子能誦法華經。來禮舍利。遂燒身於野以供養焉。明年二月六日。泰山神鼓竟夜鳴。 北聽(則聲南南聽則聲北)東西亦如之 。

華州思覺寺華州於思覺寺起塔。天時陰雪。舍利將下日便朗照。有五色光氣。去地數丈。狀若相輪。正覆塔上。數十里外。遙望之。則正赤上屬天。舍利下訖雲霧復起。瑞雪飛散如天華。著人衣久之而不濕。

衡州衡岳寺衡州於衡岳寺起塔。沙門奉舍利自江陵水行二千餘里。四遇逆風。願定便定。四乞順風。皆如所欲。初掘基融峯上。有白雲闊二丈餘。甚整直來臨基所右旋三匝乃散。既而陰晦。舍利將下日便朗照。始入函。雲復合。

定州恒岳寺 定州於恒嶽寺起塔。有一異翁。來禮拜施布一匹。負土數籠。人問其姓字而不答。忽然失之。此地舊無水。開皇三年初營寺其西八里白龍淵忽東流而過。作役罷水便絕。及將起新塔。水復大流。


廓州連雲岳寺廓州於法講寺起塔。舍利初發京下宿於臨臯。沙門夢失舍利。是夜廓州有光。高數丈。從東方來入寺。右繞佛塔。照及城樓內外洞朗。遙望者疑燒積薪。光漸西流食頃乃沒。及定塔基正當光沒之所。又有香氣氛氳異常。

牟州巨神山寺牟州於巨神山寺起塔。舍利初至。二大紫芝欻現於道。天時陰雪。舍利將下日便 朗照。始入函。雲復合。



吳州會稽山寺吳州於大禹寺起塔。舍利凡五度江。風波不起。既至寺放青黃赤白之光。獲紫芝 高二尺餘。四莖共三蓋。天時陰晦。舍利將下日便朗照。始入函。雲復合。


同州大興國寺
同州於大興國寺起塔。舍利宿於近驛。天夜雨明旦輿行。雲日迎之開朗。入自南門。而城北雨如故。既至寺。又陰雨。臨入函。日乃出。眾色光相繞日如輪。先是寺僧慧真。夢見聖人項有圓光明照天地來自西方入門而立。及舍利輿至。無故止於其所
。因定塔基焉。十二月八日夜。有五色圓光。從基而上遍照城內。明如晝日。五十里咸見之。明年四月白光起於塔西。流照塔東。良久乃滅。


蒲州栖巖寺 蒲州於栖巖寺起塔。九月二十六日。舍利在治下仁壽寺。其夜堂內光明如晝。二十八日定基。明日地大震山大吼。巖上有鍾鼓之聲。十月七日舍利將之栖巖。地又動。八日輿登山從者千數。大風從下而上。因風力俄頃至於佛堂。其夜浮圖上有光。長
數尺。乍隱乍顯至於十餘。瓶內亦有光五道散出。還斂入瓶。又有二光。並大如鉢。出於西壁。合為一道流入塔基。食頃乃滅。俄而復出。流入於堂。山頂亦有大光。照二百里。遠望者皆言燒山。九日夜又有二光遶浮圖其一流照西谷。其一流照南谷。十
二日堂內又有光狀如香鑪。流至浮圖露盤。移時乃滅。其夜露盤上又有光。或散或聚。皆似蓮華。移更乃滅。十三日夜浮圖上又有光。如三佛像。並高尺。停住者久之。
十四日夜有光三道。從堂而出。其一直上天。其一流於東北。其一狀如樓闕赫照州城。自朔至望。寺及城內。常聞異香。桃李杏柰多花。人採之以供養。舍利入函之夜又
有光。再從塔出。圓如大鏡。諸光多紫赤。而見者色狀不必同。或云如大電。或云如燎火。其都無所見者十二三。有婦人抱新死小兒來乞救護。至夜便蘇。遇光照以愈疾者非一。
諸州皆有感應。而栖巖寺最多。蓋由太祖武元皇帝之所建也。


蘇州虎丘山寺蘇州於虎丘山寺起塔。其地是晉司徒王珣琴臺。掘得甎函。銀合子有一舍利。浮 之鉢水右轉四周。舍利初發州。天降雨。未至寺日便出。乃有雜色雲。臨輿而行。徘 徊不散。至於塔所。空裏有音樂之聲。既而天又陰晦。舍利將下雲暫開。舍利入函。雲復合。先是寺內鑿石井。井吼二日。蓋舍利將來之應也。 


涇州大興國寺涇州於大興國寺起塔。將造函。三家各獻舊磨好石。非界內所有。因而用之恰然相稱。


并州無量壽寺 并州於舊無量壽寺起塔。舍利初在道場。大眾禮拜。重患者便得除。起塔之旦雲霧晝昏。至於已後日乃朗照。五色雲夾之。舍利將入函放光或一尺或五寸。有無量天神。各持香花幢幡寶蓋遍覆州城。


隋州隋州於智門寺起塔。十月六日掘基得神龜。七日甘露降於石橋旁之楊樹。有黑蜂 無算來繞之。八日旦大霧。舍利將之寺。天便開朗。歷光化縣。忽見門內木連理。過 楊樹之下。甘露五道懸流。沾灑輿上。既而沈陰。舍利將下日便朗照。始入函。雲復合 。神龜色狀特異。有文在其腹曰。王興州使參軍獻之。日日開匣欲視其頭。而縮藏不 可見。勅使著作郎王邵審檢。龜便長引頸足。恣人反轉。連日如之。
乃見有文在其頭 曰。上大王八八。七千萬年。皇帝親撫視之。入於懷袖自然馴狎。放諸宮沼及草內。 還來直至御前。每放輒如之。

益州 益州於法聚寺起塔。天時陰晦。舍利將下日便朗照。始入函。雲復合。

秦州秦州於靜念寺起塔。先是寺僧夢群仙降集。以赤繩量地鐵橛釘記之。及定塔基。正當其所。再有瑞雲來覆舍利。是時十月雪下。而近寺草木悉皆開華。舍利將入函。神光遠照。空內又有讚歎之聲。

楊州楊州於西寺起塔。州久旱。舍利入境。其夜雨大洽 。

鄭州鄭州於定覺寺起塔。舍利將至。寺東有光。如大流星。入至佛堂前而沒。輿到此處無故自止。既而定塔基於西岸。其東岸舊舍利塔有二光。西流入於基所。寺僧設二千人齋供。然而萬餘人食之不盡。一甕飯出八十盆餘食。供寺眾二百人。數日乃盡。
舍利將入函。四面懸幡無風而一時內向。

青州青州於勝福寺起塔。掘基深五尺。遇盤石自然成大函。因而用之。及舍利將入。 瓶內有光。乍上乍下 。

亳州亳州於開寂寺起塔。界內無石。舍利至。便於三處各得一成磨方石。一似函而無底。乃合而用之。不須改鑿。掘塔基至盤石。有二浪井夾之。天時陰雪。舍利將下日 便朗照。始入函。雲復合 。

汝州汝州於興世寺起塔。天時陰雪。舍利將下日便朗照。始入函。雲復合 。


瓜州瓜州於崇教寺起塔。

番州番州於洪楊鄉崇楊里之靈鷲山寺起塔。掘得宋末所置石函三。其二各有銅函。盛二小銀像。其一有銀瓶子盛金瓶。疑本有舍利。今乃空矣。既而坑內有神仙雲氣之象。昔宋主劉義隆之時。天竺有聖僧求那跋摩。將詣楊都路過靈鷲寺。謂諸僧曰。此間
尋有異瑞。兼值王者登臨徵應建立。終逢菩薩聖主方大修弘。其年冬果有群燕共銜繡像委之堂內。及齊主蕭道成初為始興太守。遊於此寺而起白塔。陳天嘉三年寺內立碑其文也。如此聖主修弘驗於今日。


桂州桂州於緣化寺起塔。舍利未至城十餘里。有鳥千數夾輿行飛。入城乃散。舍利將入塔。五色雲來覆之。


交州交州於禪眾寺起塔。

相州大慈寺相州於大慈寺起塔。天時陰雪。舍利將下日便朗照。始入函。雲復合。建塔之明年八月。光天尼寺寫得州瑞相圖。置於佛堂。神光屢發如電。又有五色雲蓋。正臨堂上。一日四見焉。又有白雲。狀如林木雰雨金華。其二花形如大蝶。色似青瑠璃。翱
翔不下。乃騰虛而去。明年正月寺內又雨天華。


襄州大興國寺襄州於大興國寺起塔。天時陰晦。舍利將下日便朗照。始入函。雲復合。楊州於西寺起塔。州久旱。舍利入境。其夜雨大洽 。



蔣州蔣州於栖霞寺起塔。隣人先夢。佛從西北來。寶蓋旛花映滿。寺眾悉執花香出迎 。及舍利至如所夢焉。